?
?

政务信息公开

编委简介
编办简介

编 办
机构设置

联系方式

编 委
组成人员

编 办
领导班子

服务大厅

佛山市编办:建立编制和人事业务并联审批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新模式

时间:2011.01.06       [ 字体: 大:26 24 中:22 20 小:18 16 ]      [ 打印 ] [ 关闭 ]

   从2004年开始,佛山市编办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通过开发佛山市数字人事编制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建立了“一人一编,增人入编,减人出编”的一整套电子化管理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人员混编混岗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机构编制信息和人事信息的共享共用

  建设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取反映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真实情况的数据,以便相关职能部门掌握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进而提高政府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水平。因此,该办大胆提出要整合机构编制和人事信息资源,消除机构编制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信息鸿沟,建立统一的机构编制和人事数据中心,为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在构建数据中心时,收集了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和人员情况等详细信息,从中分析提取有用的数据项目,并按国家有关数据标准,统一建立了以机构编制为“龙头”,内容涵盖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等信息的中央数据库,把机构编制信息与单位人员信息对应起来,做到“一人一编”,形成了全面精细的机构编制台帐,方便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事、社保等职能部门共享共用机构编制和单位人员信息资源。

  (二)建立多部门并联审批机制,规范审批流程,实现业务办理驱动数据实时更新

  为保证机构编制和人事数据的及时更新,避免数据中心成为信息固化的“死库”,该办创新提出了“多部门在线并联审批业务,实时动态更新数据”的思路,并在系统上建立起机构编制和组织人事部门网上并联审批业务的长效机制,编办负责核查用人单位空编情况,审核用人单位编制和职数的使用,组织人事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通过系统在编办审核的空编数或职数内办理录用、聘用、调配、减退工作人员或使用职数配备干部等业务,两条腿同步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系统会根据业务的办理结果实时更新数据库中对应的信息项目,自动实现了“增人入编,减人出编”,禁止手工直接修改数据库,有效防止了人为录入失误与重复工作,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唯一性和准确性,使数据中心成为有机的信息活体,有力促进机构编制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大部制改革后,编办和人事部门分开办公。我市建立的多部门并联审批机制,能够很好地适应大部制改革的要求,既有利于理顺编制与人事部门的职责关系,更好地履行各自职能,又有利于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三)建立“一站式”对外网上服务窗口,创新互动方式,实现机构编制信息公开

  为争取各用人单位对这项工作的支持,该办一方面建立了“一站式”对外网上服务窗口,把所有机构编制和人事业务统一挂到网上,提供外网申报、内网审批的网上办公服务,大大方便单位和个人通过网络申报业务,跟踪进度和共享数据。当单位或个人在申办业务时,只需在网上提交申请,系统会自动把业务分发给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申办人无须清楚掌握各职能部门的内部运作机制,待审批完成后,由系统向申办人反馈办理结果,并指导申办人补充纸质材料,从而把传统复杂的手工办事模式转化为简单易用的网上互动方式。另一方面,该办大力推进机构编制和人事信息公开工作,在“一站式”对外网上服务窗口上建立了信息公开栏目,各单位或个人可根据权限了解掌握本单位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详细情况,保证了单位及个人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强化群众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的作用,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透明度。

  (四)建立违规报警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实现编制使用的动态监督

  该办严格按照“三定”规定的要求,在系统上建立各单位的机构编制台帐,内容包括机构的名称、性质、类别、规格、隶属关系、编制类别、编制数量、领导职数、经费渠道以及实有人员的姓名、性别、编制类型、职务级别、职称、学历、出入编时间等信息。为确保各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和使用符合“三定”规定,该办创建了机构编制使用违规报警体系,由系统对照着“三定”规定实时监控各单位用编进人、减人出编和使用职数配备干部等操作,当发现有超编制进人或超职数配备干部时,系统自动报警提示,并记录各个办事环节和操作人员,既提醒审批机关及时制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又为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在违规报警体系的动态监督下,各用人单位循规蹈矩,不敢滥用乱用编制,各职能部门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形成了机构编制“严管严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出台管理办法,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今年6月,该办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认真参考了省直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佛山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各部门积极参与办法的制定,踊跃提出各自意见和建议,为了消除部门间的意见分歧,该办主动与市委组织部、财政局和人社局进行反复沟通,多次召开讨论协调会,阐述机构编制管理的内涵和工作实际,最终达成了共识,明确了各部门及用人单位在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实现了管编制、管人员、管经费等多环节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保持了多部门并联审批业务的先进模式。

  二、主要成效

  (一)管理规范,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确保了现有机构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职数相对应,实现了具体人员和抽象的编制相结合,真实姓名和身份证的法定作用相统一,保证机构编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了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坚持“一人一编,增人入编,减人出编”的原则下,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约束机制,建立机构编制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管编制、管人员、管经费等多环节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管理在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监督有力,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采取信息公开、动态管理、违规报警等有效措施,机构编制部门除了及时掌握各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外,还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聘用、调配、退休、辞职、职务变动等实行全程监控,在审批流程的关键环节切入监控点,确保机构编制的使用合法有效。强化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将人员控制在编制限额内,遏制超限额设置机构、混用编制、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吃空饷”等违法违纪现象,防止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盲目增长,规范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减轻财政不合理负担,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服务高效,不断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对外提供“一站式”网上办公服务,方便了单位和个人办事,大大减少办事人在各职能部门间多次往返办事的次数,减低用人单位行政成本,增强办事透明度,切实提高了机构编制部门的行政效能(一般的审批事项只需23天,行政许可事项基本在10天内完成)。同时,数字人事编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与中央机构编制统计系统、国家公务员登记系统、工资统发系统等软件的无缝对接,有利于促使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互通互用,消除信息孤岛,节省重复投入,减少重复劳动,不断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应用延伸到基层,全面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2008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数字人事编制系统第二期工程,在市直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完善,逐步将系统联网到五区。根据工作进度安排,该办从2008年底全面启动各区系统的建设,现已搭建起系统的整体架构,试点区的部分功能模块已投入试运行,争取在2010年底前,建成一市五区统一的机构编制和人事数据库,实现全市机构编制和人事业务的网上办公,建立市与区、区与区之间信息共享和网上互动的管理体系,为全市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通过把系统延伸到区、镇(街)一级,将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督扩展到基层,促使基层规范机构编制的管理使用,实现全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全领域覆盖。

  三、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的重视支持是前提。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大前提。

  第二,科学规划实施是关键。实践证明,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它既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共用信息资源,增强公开透明度,又能够实现业务的网上办理,规范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第三,相关职能部门互动联动是基础。机构编制工作与组织、人事、财政等工作密不可分,只有把大家相互关联的日常业务结合起来,统一纳入系统办理,才能动态更新机构编制数据,真正实现实名制管理。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配合约束机制,落实职责分工。

  第四,优良的技术合作伙伴是保障。信息系统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特点,必须选择实力雄厚、技术过硬、沟通容易、具有一定的相关项目开发经验及在本地区有售后服务支持的软件开发企业,方可使系统的开发管理工作做到事半功倍。(佛山市编办)

?

江门市各部门网站

市内县市区编办网站

主办:bet官网365.com 版权所有

地址:江门市白沙大道西1号市府大院综合楼4楼邮编:529031电话:0750-3276335传真:0750-3276338

技术支持:江门市五邑信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您好,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为中国江门政务之窗(粤ICP备14002492号)网站群属下的子站